5月14日上午,富裕县机关工委举办了“我的入党故事”演讲比赛,富裕法院政治部主任胡爱香参加了比赛并荣获二等奖。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演讲吧……
各位同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心向党,在奋斗中寻找幸福》
说实话,我今天不是来参加演讲比赛的,我是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和年轻同志谈谈自己的入党体会。再过一周,我加入党组织整整24年了。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一直很贫穷。自然灾害时从山东逃荒到了黑龙江,先是在明水县生活了几年,后又投亲来到富裕县,在绍文乡的一个小村子扎下根。上中学时,校园里有块碑,一面是雷锋的画像,旁边是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面是田绍文的画像。记得老师曾骄傲地说,咱们乡就是以田绍文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听完,自己也很骄傲,但骄傲在哪儿,又说不清道不明。
上大学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思考,也觉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上课时认真听讲,一堂文学课下来,听没听懂先不说,笔记肯定记了好几十页。我们那时候,老师们会在考试前划范围,我的同学会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找重点复习。我很笨,我会把老师划定的范围全都复习一遍,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整整复习了七遍。所以我的大学成绩一直不错。大二时,系里调来一位教古代汉语的姓寇的老师,人长得帅,用现在的话就是帅气欧巴,妥妥的偶像,语言又风趣,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但寇老师不划范围,在一次古代汉语摸底考试中,我考得一塌糊涂。于是系主任就开始找谈话,然后系书记接着谈,但书记没说太多,就是把迎新生的一个活动交给了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集合时点点名,行进中提醒注意安全,散场时提示几点注意事项就齐活了。转机出现在大二那年的五一假期。
回到家,父亲告诉我,学校给家里邮了一封信,是我的小学老师王老师送到了家,看过信后,王老师又郑重地回到村里给学校写了回函,并亲自骑自行车到乡邮局寄给了学校。父亲说五一我会回家,可以让我捎到学校,但被王老师拒绝了,说这是学校的程序,不能坏了规矩。
五一过后没几天,学校党委的老师开始找我们谈话。老师很和蔼,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入党。我没有豪言壮语,只讲了听奶奶说过的战乱期间的生活、父亲年幼时的饥不果腹,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我讲了很长时间,感觉自己像是讲故事,但老师也没有打断,一直听我讲完。在5月20日,我们系党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我和几名同学被吸收进党组织,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七一党的生日时,又集体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臂,庄严宣誓。
做学生时听老师的话,工作后服从组织安排,完成份内的工作的同时,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同事。我不知道自己的付出有多大价值,但我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党的一名干部,就应该兢兢业业,才对得起党对自己多年的培养。在座的很多年轻同志都出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很难切身体会70后、60后甚至更早年代人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我可以很坦诚地跟大家说,我始终都不愿意吃纯玉米面的食物。小时候淘气,父亲要打我,我光脚跑到奶奶家,吃了两个大大的白面馒头,以至于爷爷和人说起来都是:要不是亲眼见,不相信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娃能吃两个大馒头。和儿子说起这件事时,儿子满不在乎:粗粮多吃点有营养。我清楚地知道,我和儿子之间不仅仅有代沟,更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迥然的差异。
今天,我想对在座的年轻人说,珍惜现在吧,用自己的奋斗获的幸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元旦贺词中提到的,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并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行不通,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引了幸福方向。人间万事靠奋斗。历史总是抛弃那些征途上的懒惰者、懈怠者、无为者,而将那些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镌刻在丰碑上。在党描绘的宏伟蓝图上,每一名党员都是一个施工者,奋斗程度决定“施工进度”,“施工进度”影响幸福指数。党员干部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施工”奋斗中为他人谋幸福,也为自己带来幸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奋斗是一切事务的始端,没有奋斗,就没有今天的美好、明天的幸福。普通人最伟大,奋斗者最幸福。共产党员都来自于群众,又最终服务于群众,都是创造幸福的奋斗者,又都是获得幸福的受益者。
在座的每个人,你、我,他,让我们都成为幸福的创造者,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