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也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前一天,原告王某的妻子将一面绣着“倾心调解化纠纷,秉公执法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梅里斯区人民法院德婧法官手中,感激地说道:谢谢法官的耐心工作,让别人拖欠我家六年的欠款有了处理结果,我一定要赶在节前,把这面锦旗送来,法官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也都记在了心上,真希望法官也能歇一歇,过好中秋节!
该起案件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因双方当事人系朋友关系,在被告张某因生活用款向其张口借钱时原告便没有拒绝,将钱借予被告,并由被告出具借据交付原告,该款借出六年,原告一直催促被告还款,被告拖欠至今未给付,原告只好起诉到法院。接到案件后,法官积极与当事人沟通了解案情,但电话里的双方言语措辞激烈、不能理性平和的叙述案件事实,这都是双方当事人往日的友情与现在的矛盾冲突在一起的结果,这样的情境,对于法官来说是办案日常,不能就此便中断分析案情,但是只靠接到案卷的一手材料并不足以完全还原真实案情,还需要双方的陈述以及证据的支撑才能准确对案情进行研判。原、被告双方情况又有些特殊,均在外地打工,明确表示不便来到法院面对面的处理纠纷,于是法官采取多次电话沟通、微信视频沟通的方式处理双方矛盾,详细分析案情,并对判决执行可能产生的风险和不利后果告知被告。并向双方当事人告知,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司法领域,法院已经做到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人不到法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庭审方式开庭,便捷公正,经双方同意,9月8日,法官开启互联网庭审系统,双方当事人登陆云审当事人端口顺利开庭,庭审中,法官再次详细的向双方释法析理,耐心的对证据进行质证、研判,为妥善化解双方矛盾,法官考虑到被告的暂时的经济窘状,本着既不损害双方利益,又维护社会和谐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倾力做调解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双方提出调解建议,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案结事了,双方当事人也对法院的耐心工作表示满意,原告王某一家更是对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之心深深感动,其妻子李大姐赶在中秋节前赶往法院,特赠锦旗,以表感谢。
锦旗虽轻,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法官工作的认可,词句无华,却体现了当事人对人民法官为民解忧的感谢,中秋将至,梅里斯区人民法院干警将全力践行“司法为民”,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需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