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需要接触网络
而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防骗意识不强
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目标
近日,富裕法院审结一起
以未成年人为犯罪对象的网络诈骗案
依法惩治被告人
及时帮助被害人挽回了经济损失
2023年3月期间,被告人江某在百度贴吧上自称是大师,并发布一些可以帮助他人挽回爱情的言论。年仅17岁的被害人小雪(化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主动联系了被告人江某并添加了昵称为“湘女冬梅”的微信号,殊不知这是江某在百度上购买的非实名认证微信账号。聊天过程中江某告诉小雪,其是云南贵州一带有名的苗族女法师,会巫术,可以帮助她挽回爱情。取得阎某信任后,江某向阎某介绍一款名叫“湘西情蛊”的物品,并虚构事实称如需挽回爱情需要使用该“湘西情蛊”对阎某心爱的人下蛊,阎某信以为真决定购买。江某定价17800元,先以9800元的价格,通过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向阎某出售3瓶“湘西情蛊”。
收到货后,小雪向江某询问“湘西情蛊”的使用方法,江某要求支付剩下的8000元,小雪为了知道如何使用遂向家长要钱,其家长得知后向公安机关报案,2023年5月江某被公安机关在广东省某市的家中抓获。调查发现江某是一名无业人员,“湘西情蛊”实际上是江某在市场购买的三七粉与黄柏粉的混合物,黄色的葫芦状外瓶是在二元店内购买,实际成本单瓶不足5元钱。
2024年4月,富裕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并作出判决认定,被告人江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对其从重处罚。鉴于被告人江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坦白,自愿认罪认罚,主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判决被告人江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知识面窄,接触社会少,对一些诈骗手段防范意识不够,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不足,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未成年人自身需要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成长上,当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求助。齐齐哈尔市法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司法需求,落实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立足审判,深化延伸职能,做实做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治本工作,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优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