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法院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梅里斯法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省法院“五牢记、五融合”实施体系、市法院“星火·红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依托,不断创新民族区审判模式,打造“石榴红天平”党建品牌,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在司法审判的每一个环节,以“如我在诉”理念促进民族特色司法服务品牌做大做强。雅尔塞人民法庭参与的“四所一庭一中心”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104家“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经验,微视频《廉正》荣获全国法院第九届“金法槌”三等奖。
一搭建“红石榴先锋岗”平台,聚焦党旗领航,促进党建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
设立“双语导诉”窗口,架起司法“民族连通桥”。招录精通达斡尔族语言的干警为少数民族当事人提供精准诉讼咨询引导服务,诉讼服务中心自创“五个一”工作模式,即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位“老朋友”、一个握手、一个相送,年均接待少数民族群众200余人次,解答咨询120余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司法温度。建立“少数民族合议庭”,打好司法“民族融合牌”。抽调少数民族法官、陪审员、书记员组建少数民族民事、执行审判团队,形成“121”的团队办案模式,组织达斡尔族法官深入达族学会及莽格吐达斡尔族乡了解达族习惯,在庭审中注重尊重少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承担办理法院涉少数民族案件136件,打通民族区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创立“民族特色巡回审判”,唱好司法“民族和谐曲”。坚持“能调尽调、调判结合”原则,妥善化解少数民族当事人矛盾纠纷。在两个人民法庭辖区的青年林场、哈拉新村建立“法旅融合巡回审判工作站”,为路途偏远的当事人开展巡回流动办案19件,成立以来无一件纠纷成诉,让旅游纠纷化解于萌芽、解决在基层。
二搭建“红石榴面对面”平台,聚焦党群融合,促进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探索多元解纷新思路。落实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工作部署,优化“法院+N”多元解纷模式,先后建立“老范调解室”“老法官工作室”“人民法庭调解中心”“金融调解服务站”,加强辖区群众纠纷、金融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选派21名法官深入辖区321个网格开展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察解基层的“小结节”。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组织。充分发挥雅尔塞人民法庭便民“桥头堡”作用,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探索“6+5+4+3+N”多元解纷工作法,设立“民族长老调解点”,主动融入多元解纷大格局,打造奈门沁、莽格吐、额尔门沁三个无讼村屯,全力推动基层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成为基层治理新标杆。雅尔塞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经验在全省法庭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做好司法审判“后半篇文章”。依托“梅每与共”协调联动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出“预查废”机制,将金融机构10余件执行案件清收周期缩短至5-7天,执行效率大幅提升,依法维护金融安全和营商环境。成立“执前事务管理中心”“执行局驻人民法庭工作室”,执前督促化解案件199件,到位标的521万元,真正将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
三搭建“红石榴微剧场”平台,聚焦党徽赋能,促进党建与依法治区充分融合
融入少数民族节日绽放“服务之花”。从少数民族群众个性化需求出发,注重发挥民族区少数民族节日特点,在梅里斯“库木勒节”“抹黑节”等时间节点,在活动现场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窗口。组建“达汉”双语志愿服务小分队参加志愿活动20余期,现场为5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解答民族政策及法律咨询,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关爱未成年人浇灌“希望之花”。每年3月、9月开学之际,组织法治副校长20人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普法进课堂活动。邀请辖区少数民族学生到法院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沉浸式”体验模拟庭审,组织多种形式普法活动24期2000余人,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品牌培育盛开“法宣之花”。在院内、法庭、齐齐哈村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板,制作少数民族政策宣传册、特色法治书签1500余册,为当地群众送去法治“大餐”。探索法院特色宣传品牌,亮点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发表70余篇,拍摄微视频、微电影50余部,《廉正》《误入邪途》《白露》三部作品先后在全国法院第九届“金法槌”“平安中国、红色龙江”全省平安法治文艺作品、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获奖。宣传片《白露·以司法力量筑牢民族团结法治基石》入选中国法院“二十四节气”。
四搭建“红石榴大讲堂”平台,聚焦党建初心,促进党建与锻造干部队伍全面融合
强化理论业务学习。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案例讲评、“十个始终、十个做到”等培训36期,提高干警适用法律、驾驭庭审、制作文书等“看家本领”。充分挖掘干警潜能,开展应知应会测试、“2+X”擂台比武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红色教育等有声有色的党建活动,有效提升干警业务素能。实施“定向塑才”,4名班子成员、23名干警参加国家、省法官学院培训30期,把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红色基因融入每一名党员的血脉。强化青年干警培养。组建“青青库木勒”社团,下设库木莲文艺、法律研究会、映山红光影、岗位集训营、波依阔运动五个分社,组织年轻干警开展“玫瑰书香”读书会、体能素质拓展训练、书记员岗位大练兵等社团活动,组织法官开展法条、案例学习活动,“每日法条推送”391期,“每月案例”学习10个,将社团打造成为法院学术研究的基地、青年干警成长成才的摇篮和法院党组的智囊团。强化质效综合提升。首创“六边形雷达图”考核法,统筹抓好“管案”与“考人”,从上诉率、调解率、执行到位率等六个维度展示法官重要质效指标,注重横向对接与纵向提升相结合,透过法官短板弱项看差距,以“数据把脉”助推质效提升。开展常态化数据分析会商14期,为法官制作数据分析图200余张,评选“审判质效之星”12名,切实激发法官提质增效内驱动力、干事创业工作热情。“六边形雷达图”考核法经验做法在《人民法院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