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2024年人民法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工作成效,总结环境资源审判经验,加强以案释法、以案促治,做实“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法院2024年审结的环境资源审判案件中,遴选出5件集中反映环境资源审判新发展新举措的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案例,作为2024年度典型案例,与《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年度报告同时发布。本次发布的案例主要特点为:
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人民法院始终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环境资源审判,坚定服务“国之大者”,依法严惩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跨区域运输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如案例1,被告单位以“包合格”承揽环境监测业务,出具虚假报告222份,获利76万余元,人民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该公司和责任人员一并定罪判刑,依法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并发出司法建议助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推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的环境检测服务市场,筑牢绿水青山的重要防线。又如案例3,被告单位及被告人向长江干流倾倒2万余吨危险废物,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犯罪行为,并通过“现金赔偿+技改抵扣”替代性修复方式让被告单位及被告人履行损害赔偿责任,积极做好长江保护“后半篇文章”,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二是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民法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妥善化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案例4,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绿色条款,在处理案涉合同纠纷中综合考虑企业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投入、后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府院联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提出科学合理解决方案,通过添加发酵菌剂编制牛用铺垫、肥力还田、与生物质燃料公司合作制作生物质颗粒等方式,促推露天堆积的7000余吨牛粪再利用,一体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
三是践行生态环境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人民法院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围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加大审判力度,通过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等方式,预防、避免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发生和扩大,有力支撑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如案例5,人民法院运用预防性司法措施,对破坏新发现珍稀物种长兴水韭生存环境的行为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及时制止正在实施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后果的行为,避免生态损害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四是持续加强民生司法保护,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人民法院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矛盾纠纷解决,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司法需求和民生关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和公众健康。如案例2,被告人多次非法排放养殖污水,污染了饮用水水源,导致周边村镇生产生活用水停供,严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人民法院依法严格追究其污染环境犯罪刑事责任,责令其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和美好人居环境的期待。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持续加强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4.某牧业公司与某生物质能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生动践行民法典绿色条款,实现资源有效循环利用
【基本案情】
2021年,某牧业公司与某生物质能公司签订《牛粪销售合同》,约定由某牧业公司每月向某生物质能公司提供干牛粪用以发电。2023年6月起,某生物质能公司以场地改造施工为由拒绝收货,造成本应供应该公司的7000余吨牛粪露天堆积。同年8月,某生物质能公司以某牧业公司提供的牛粪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某牧业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某生物质能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某生物质能公司以某牧业公司供货标的物质量不合格无法使用为由,反诉请求解除合同。
【裁判结果】
案件审理过程中,黑龙江省克东县人民法院围绕牛粪再利用这一实质解决矛盾纠纷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实地走访县域外牧场及能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展调研,并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与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经过联动调解,某牧业公司与某生物质能公司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一、解除案涉《牛粪销售合同》;二、某生物质能公司于2024年9月15日前给付某牧业公司产品处理费10万元;三、双方放弃其他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予以确认并作出调解书,现已履行完毕。同时,指导某牧业公司通过添加发酵菌剂编制牛用铺垫、肥力还田、与生物质燃料公司合作制作生物质颗粒等举措,妥善处理了7000余吨堆积牛粪。
【典型意义】
本案系人民法院运用民法典绿色条款处理民事纠纷,促推资源有效循环利用,一体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的典型案例。民法典合同编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人民法院贯彻民法典绿色原则精神和合同编绿色条款规定,综合考虑案涉企业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投入和后续发展,以及因案涉合同迟延履行导致7000余吨牛粪堆积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如我在诉”意识找准环境司法审判与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提出科学合理解决方案,在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维护当事人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共赢,为类似案件处理提供良好借鉴和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