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而这“最后一公里”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每一笔执行到位的款项,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执行干警的幸福感,来源于胜诉权益化作群众眉头舒展、笑颜绽放的那一刻。”
我是甘南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执行法官。多年来,我与甘南法院全体执行干警化身攻坚克难的“破局者”、司法温度的“传递者”,在查人找物的奔波中、在多方协调的斡旋里,全力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天津执行 与时间赛跑的博弈
5月13日,我接到申请人打来的电话,“李法官,我查找到被执行人林某和他车辆的线索,正在天津市武清区某小区。”这通电话像投入静水的石子打破平静,经研判,我和团队连夜奔赴天津市武清区。
14日早上6点到达天津后,我和团队成员赶往被执行人住处,多次敲门无人应答。于是,我们一边走访林某的邻居、附近超市、街道对林某的出行轨迹进一步摸排,一边联系申请人,希望能给我们再提供一些线索。直到下午5点左右,接到申请人的电话,“李法官,林某的车就停在他母亲家胡同口!”奔波一天的疲惫,在锁定被执行人线索的瞬间烟消云散。
下午6点,我们乘车转战到郊区。这是一个城中村,虽不大,但是人口密集。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寻找目标车辆,又穿胡同逐户摸排,终于在一所平房门口发现了林某的车辆。
我带队入户,撞见林某正在与其家人吃饭。告知来意后,我现场向其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这个穿戴奢侈名表却声称“家徒四壁”的被执行人,将对抗执行的戏码演绎得淋漓尽致。“您腕上的这块名表足够支付一半的欠款!”当我点破这个细节时,饭桌上蒸腾的热气里浮动着被戳穿谎言的尴尬。林某态度有所转变,当即联系亲属,多方筹措3.8万元一次性全部履行,案件顺利执结。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虽然大家身体很疲惫,但是案结事了的喜悦还是溢于言表。
燕郊破冰 法理与人情的平衡
15日一大早,我们乘客车转战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寻找另外一个案件被执行人,当天的燕郊笼罩在初夏的溽热中。
来到被执行人刘某住处后,我们电话与他进行了沟通,他表示刚找到工作,家里还有个3岁的孩子,暂无力偿还。“据我们了解,你每月按时给老家汇款,转账记录里藏着父爱的重量,可你想一想,若让孩子在成长中背负'老赖子女'的标签,这得对孩子造成多大影响!”我抓住亲情这个突破口柔性劝导刘某,“你不仅是父亲,更是孩子的榜样,有什么困难跟我们说,我们帮您沟通。”
方法似乎很奏效,刘某主动回到住所与我们进一步沟通。他低着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示筹措一点先还一部分,剩余的分期偿还。经调解,双方协商,被执行人刘某当场签署还款承诺书,先履行3万,剩余承诺分期履行,直至还清欠款。11.8万元的债务,在分期还款的架构中化作可丈量的生活希望。这种善意执行,既守住了法律底线,也为困顿者留下了尊严的出口。
执行法官的征程永无终点。48小时跨越近3千公里结案后,我们工作手册上又将写满新的执行坐标,但每一次千里奔袭的背后,都是对"如我在执"理念的生动诠释——让强制执行的霹雳手段与善意文明的春风化雨,共同织就司法为民的经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