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讷河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土地互换纠纷案件,助力当事人化解矛盾,保障农田有序耕种。
丁某为便于管理,实现连片耕种,与马某、苗某夫妇达成土地互换协议,约定互换39.6亩土地。本是为便利生产的安排,却在实际耕种中出现状况。丁某认为马某夫妇多耕种了10.5亩土地,违反了约定,双方由此产生激烈争议。此前,经派出所、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均因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丁某选择诉至法院,期望借助司法力量解决难题。
法官实地调查,厘清纠纷关键
案件受理后,郭海波法官秉持“实地测量、为民解忧”原则,在炎炎烈日中前往田间地头。郭法官仔细现场勘查土地边界,进行实际测量,在泥土与青苗间,一步步厘清纠纷关键。每一寸土地的丈量,每一处边界的确认,都是为了还原事实全貌,为后续调解筑牢基础,让公平正义能在土地上“落地生根” 。
释法明理促和解,当场履行化矛盾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郭法官从邻里关系、契约精神等角度出发,耐心对马某夫妇释法明理。向其讲解土地互换协议的法律效力,剖析多耕种土地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让法律条文不再晦涩,变成能听懂、能理解的“贴心话” 。同时,郭法官也兼顾双方实际耕种需求,积极协调解决方案,既考虑丁某连片耕种的初衷,也关注马某夫妇耕种习惯的调整可能。
最终,马某夫妇自愿给付多耕种土地面积相应的承包款并当即给付,丁某对调解结果也十分满意,随后申请撤诉。这起土地纠纷,在郭法官的努力下,以和谐化解的方式落下帷幕。
案结事了显成效,助力乡村稳发展
此次纠纷的妥善解决,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土地耕种回归有序状态,也为乡村土地纠纷调解树立了良好范例。法官用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度,以实地调查、耐心调解,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疙瘩,助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让法治阳光照进田间地头,护航农业生产与乡村治理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