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青年医生》这部电视剧,对其中一场戏感触颇多:医生程俊要与夏可欣举办一场婚礼,满足白血病患者夏可欣的最后一个愿望,这个想法得到了医院内同事的认同及领导的赞赏。在邀请心外科医生沈青川在婚礼中作为自己的伴郎时,却得到沈青川这样的答复:作为你的朋友,我必须反对。我认为,医生是医生,病人是病人。我们医生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关心与照顾病人,这是必须的。但不能把病人变成自己的亲人,甚至爱人,否则在治疗过程中,会缺少客观理性的判断。医生与病人是不能够过分亲密。我们是医生,职责所在。我感觉你和她结婚的这个行为有点过了,你应该好好的想一想,真不可以再进一步了。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经历的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感受源于社会实践、知识阅历及从事行业等因素,致使最后结论的不同。同样作为医生,为什么医院内的领导与同事都同意程俊的做法,并为其提出帮助,而沈青川的意见恰恰相反,并提出不能再进一步了的建议呢?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不能够评价两种做法的对与错,因为当你处于不同的立场,对于同一个行为,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正因为医院内领导及主治医师都了解患者夏可欣的病情和不幸的遭遇,也知道她有最后的一个愿望:自己做一次新娘。基于这个原因,同事都支持程俊的想法,并得到领导的认同,这种认识属于感性认识。而作为朋友,同为同事的心理科医生沈青川首先清楚的认识到程俊是一名医生,同时他所提出的意见既没有依附于领导的意见,也没有顾及朋友的情面,直接提出自己的反对想法,并客观分析了如果婚事处理不当可能对程俊本人的医疗事业产生不当的影响,这种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我认为沈青川的这个反对意见更符合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更正确、客观,但可能缺少些人情味儿。
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具体的特点。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具有间接、抽象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热情、爱心等方式去感受身边的事和人。用感情去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因为感性认识更直接、更具体,更贴进我们的生活。如果你过分的苛求于法律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关系、技术中的数字分析等专业性知识的话,那么你将变得没有感情,可能失去朋友,甚至不适应社会。而在专业技术领域就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感性认识,需要感性认识和感知新事物,然后将这种认识通过知识分析后,升华为一种理性认识进而作出正确的技术判断,过多的感性认识会影响专业决策与客观判断。正如西方的正义女神,她是古代神话中负责掌管正义和公平的神。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平。宝剑,象征着法律的力量和裁决,天平,代表着衡量与公平。正义需要用天平来衡量,也需要靠长剑来保障。她的眼睛是用布蒙上的,象征着裁判时不会有任何的歧视和偏袒,保证绝对的公正无私。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离不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感性认识有利于你与身边人的接触与交往,理性认识有利于你在专业技术中的科学判断与决策,正确区分与调整两者的主从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