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在各级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职责,全力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大力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着力强化执行队伍职业化,积极稳妥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各项执行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摘自最高法院2016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报告》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 哪怕风雨骤 革命重担挑肩上 党的教导记心头…….”
2016年清明节前夕,在齐齐哈尔市某公墓的一隅,一对中年夫妇将一摞摞整捆的刚刚从铁锋区人民法院取回的人民币摆放在一块墓碑前,将带来的录音机打开,播放着儿子生前最喜欢听、喜欢唱的这首《红星照我去战斗》。空旷的公墓、呼号的北风,伴随着歌唱家李双江的歌声,这对夫妇开始祭奠已经逝去十多年的爱子,他们以向逝去的娇儿述说法官执行儿子赔偿款的历程这一特殊方式,告慰那曾经无比可爱的小生命……..
祸起发烧感冒 稚嫩的生命悄然陨落
2002年1月的一天中午,赵丽、张宏玮夫妇带5岁的儿子张健来到铁锋区某私立诊所,经开诊所的李某诊断,张健属病毒性流感导致发烧,需输液治疗。李医生下医嘱后,即回家午休,一护士在诊所执行医嘱。输液半小时左右,张健出现脸色发黄、手脚发凉、浑身出汗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从家里赶来的李医生认为是输液反应,在观察过程中未能实施有效施救手段,致张健病情加重,于是决定将患儿送至其他医院治疗。经我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抢救,年仅5岁的小张健还是因多脏器衰竭死亡。
艰难的诉讼过程 两年后的裁判结果
小张健去世后,悲痛欲绝的赵丽、张宏玮夫妇与开诊所的李某夫妇协商张健死亡赔偿之事。在几轮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赵丽、张宏玮来到铁锋区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夫妇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过程是艰辛的、困难的,艰辛的是被告始终无法理解原告中年丧子的痛楚,困难的是整个诉讼过程历经多次鉴定和一审、二审、再审等程序的煎熬。2004年天降第一场大雪的那一天,赵丽、张宏玮夫妇终于得到了久违的裁判结果:被告一次性赔偿二原告人民币223,356.74元。
涉民生执行路漫漫 法官千里奔袭解民忧
2005年11月23日,赵丽、张宏玮夫妇依据业已生效的裁判文书申请铁锋区人民法院对赔偿一案强制执行。时任铁锋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的于永生法官接手案件后,发现李某已经关闭诊所举家外迁,从此杳无音讯。本案执行工作虽然陷入僵局,但执行法官从未有过任何懈怠,上网查、到原户籍地找、列入“老赖”名单、逢年过节在李某夫妇亲属家附近蹲守……
刚刚进入2016年春季的一天,已从铁锋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岗位卸任、现任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的于永生法官在和他人聊天过程中,听说当年在齐市开诊所的李某夫妇现在上海市某区开设一家内科诊所。虽然只是偶尔得到的一些零星线索,却引起了于永生法官的警觉,他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向铁锋区法院李效林院长做了汇报。李效林院长认为对于这起涉民生案件必须要突破常规执行做法,绝不放过任何可能恢复案件执行的线索。如线索查证属实,再不及时执结案件,是法院的失职。根据李效林院长的提议,铁锋区人民法院组成由专委于永生为组长的案件执行小组赶赴上海。经千里奔袭、一路查询,在穷尽一切执行手段后,案件执行小组终于在上海市的一僻静之处找到了在十年前就应当履行赔偿义务的被执行人李某及其妻子。面对着来自家乡的疲惫不堪的四名法官,得知几名法官在一周内查询了上海市的五十多家银行和一百多个诊所才找到自己,加上和法官的进一步沟通,李某夫妇终于承认了逃避执行的错误,决定一次性给付全部赔偿款。
一封情深意切的感谢信 法院院长深深的思索
赵丽、张宏玮夫妇在祭奠儿子之后,于3月24日来到铁锋区人民法院,亲手将连夜写就的三千多字的感谢信交到李效林院长的手中。信中说“十年了,我们夫妇都放弃了追回儿子死亡赔偿款的念头,可与我们非亲非故的法官却一直想方设法琢磨着讨回案款,我们全家谢谢你们,连远在“天堂”的张健也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可以信赖的人!”
本案审判和执行落下帷幕之余,铁锋区法院李效林院长又查阅了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材料,他陷入深思,回想十年来当事人的不易、十年中法官的辛劳……,几多思索,几多感慨。如果说法院是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后一站,那么执行工作则是诉讼程序的终端。执行工作的成败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实现休戚相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本案的成功执结,有力地证明,人民法官具有对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奉献精神,是何等可贵啊!其所形成的正能量是办好案件的力量源泉。同时也说明,处理各类纠纷,需要引导各方当事人用宽容体谅的心态去对待,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以德报怨是我们民族的可贵品质,是化解矛盾与纠纷的根本所在,新时期的审判工作呼唤着我们的执法者只有去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才能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