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论坛 -> 调研成果

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审判管理新途径

---------对铁锋区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2-09-24 15:08:20


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审判管理新途径

---------对铁锋区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调研

 

铁锋区人民法院  审监庭

 

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提升案件管理水平,实现向管理要公正、要高效、要廉洁、要形象的工作目标,2011年初,铁锋区人民法院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克服诸多困难,举全院之力,率先在全市法院系统实行了案件审判流程管理,通过一年的实践,该院的审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全院共收案2035件,结案2030件,结案率99.75%,结案率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案件上诉率由13.2%下降到5.4%,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4%,全部案件均在审限内结案。20116月起实现了阶段性“零涉诉访”目标。

一、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为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投入,配备硬设施。无论什么工作,领导重视都是优质高效完成此项工作的最重要条件,特别是涉及到人、财、物等投入较大的工作任务。2011年初,面对全院82名干警,实际办案人员仅35人,全年累计办案2000余件的繁重工作量,杨兴义院长拍板决定,上一套审判流程管理软件,彻底解决审判案件效率低、质量差、审限延迟等问题。他们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00多万元,为每名办案人员配备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各一台,购买了大连大公软件开发公司研发的审判流程管理软件,建立了内网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完备了审判流程管理硬件设施。二是整合资源,注重软配合。成立了审判流程管理机构,把熟悉审判工作、具有审判经验和调研能力的同志抽调到审判管理部门,负责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对该机构实行人力物力倾斜,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经院务会研究,通过了审判流程管理机构负责人列席审判委员会的决定。三是明晰责任,实现大统一。审判流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一致,形成合力。为保证审判流程管理工作顺畅,避免出现中梗阻、底梗阻现象,该院在案件流程管理工作中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即“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院长按责任分工对其负责的业务科室负责,各业务庭室的负责人对本部门负责,真正把流程管理责任落实到院,落实到庭,落实到人,形成了层级监督管理机制。

(二)干警认可为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氧空间。大思路的确定依靠院党组的科学决策,基本框架下的工作还要依靠广大干警繁琐又具体的日常操作来完成。为统一广大干警的思想,提高他们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认识,该院分别召开了院党组会议、各业务庭室会议和全体干警动员大会,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兴义亲自做宣传动员,他详细阐述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对加强审判管理、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干警自律意识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打消部分干警的思想顾虑,院党组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各业务庭室组织干警座谈,专题交流和探讨他们对案件流程管理工作认识和看法,干警基本达成了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共识,使他们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审判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职能。二是明确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功能定位。三是明确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是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有效手段。四是明确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是未来审判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五是明确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是铁锋区人民法院“大调解”工作体系以及推进“平安铁锋”建设的重要平台。在干警们思想顺畅、态度积极接受的大环境下,20114月初,该院邀请负责软件开发的大连大公软件开发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全院干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实行全程模拟操作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让广大干警能够准确、及时地将所办案件录入到信息流程管理系统

(三)制度跟进是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一切新生事物的生存、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因此,建立健全对审判流程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重要课题。通过调研和到其他单位学习,他们立足本院实际,着眼于审判流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特点,先后制定出台了《铁锋区人民法院行政管理和审判管理工作中实行通报制度的规定》、《铁锋区人民法院错案及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铁锋区人民法院关于各类上诉案件、上级院调卷归口管理的通知》、《铁锋区人民法院关于上诉案卷卷宗返回管理的通知》,制定了《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案件质量差错的分类及认定标准》和《铁锋区人民法院工作目标绩效考核考评细则》等12余项规章制度,明确细化了立案、排期、送达、审理、执行、评查、归档等标准,改变了过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审判流程管理活动覆盖审判工作的各个节点,为管理发挥效能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因管理缺失造成的漏洞。

(四)绩效考核是审判流程管理工作顺利运行的动力支持。为准确反映各业务部门的审判业绩,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铁锋区人民法院把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列作该院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工作目标绩效考评细则》的规定,实行效考核。一是确定检查方式。审判流程管理的检查方式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电子办公系统中的节点控制来进行,另一种是通过案件质量评查对案件流程进行事后检查。二是实行通报制度。把检查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以通报的形式发布。包括审判案件进展情况通报,案件质量评查监督通报,目标管理督查通报,警示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案件预警通报,档案管理情况通报等十项内容。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在全体干警中开展“优秀裁判书、最差裁判文书展评活动”,每次均评选出优秀文书和瑕疵文书个2名,对获得优秀文书的干警予以奖励,对评选出的瑕疵文书予以罚款。对每一篇被评为优秀裁判文书的干警,年底目标考试中加2分,反之减2分。2011年,全院共评定出优秀法律文书8份,瑕疵法律文书4份,均相应地给予了奖励或通报批评并扣罚了目标管理奖。

二、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案件规范化管理。案件管理的规范化是是衡量司法行为公正与否的重要标志。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实施一年来,该院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归档,分工明确,权责明晰,有效防止了案件在各环节的流转移送上的迟延及监督不力等问题,未出现过一件超审限案件和遗留的“抽屉案”。

(二)促进了公正廉洁司法。审判流程管理的实施,确保了案件在审判过程中的严谨规范、公开透明、公正高效。不仅做到了内部监督无缝隙,实现了“零违纪”目标,更有效提升了基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2011年,该院的执行工作迈入全省法院先进行列并多次受到上级法院的表彰奖励。

(三)促进了审判责任体系的建立。通过审判流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审判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干警的岗位责任。

(四)促进了干警争先创优意识。审判流程管理列入目标考核,实行绩效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干警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意识,干警们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2011年,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7次,召开各阶层座谈会1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29人次,上门走访33人次。今年春节刚过就邀请了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人到我院座谈,听取他们对我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流程操作还不够熟练。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依靠干警自觉、主动地录入案件信息,才能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数据,但由于干警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不同,因此在录入上有缺失、错误、遗漏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审判流程的顺畅进行。

(二)制度落实还存在盲点。个别业务部门由于工作量大,主观上偏重办案的效率,对一些审判流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起来有盲点。

(三)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由于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尚属初级阶段,经验不够丰富和全面,大多数问题都还处在边实践边调整边改进的阶段,可能存在的诸多不确定问题仍会发生。

四、基本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干警队伍建设。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无论从业务素质、司法作风、司法能力等各个方面来看,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从思想认识上,办案能力上满足制度和机制的要求,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比如对案件流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案件评查能力,案件信息录入、管理等将都是人及人的素质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办案责任制的落实。常言道,言必行,行必果。制度建设的根本又在于执行和落实。制度不执行,一纸空文,有不如无;有责不问,再严厉的威慑机制也让人置若罔闻。因此,案件的

(三)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面对目前开放性、信息化的社会,要以开放的态度,探索创新的态度,虚心求教学习,将其他法院案件流程管理的成功经验大胆引入本院实践,完善自我,并根据实践需要,对已有的制度不断改进,修订,与时俱进,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