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以来,全市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以争创“三个一流”为发展目标,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妥善审理案件221,882起,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一、坚持服务大局,努力促进振兴发展。五年来,全市法院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全面履行审判职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平安与稳定。依法审理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6,764件;针对集资诈骗、网络诈骗犯罪受害面广、危害性大等特点,实施专项打击,依法严惩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犯罪案件485件;妥善审理了涉农垦、铁道部和水利部等系列职务犯罪重特大案件,社会反响良好。依法审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妥善处理民间借贷、土地承包、建设工程等民事案件101,925件;针对涉农和民间借贷案件巨增的形势,出台三个《问题解答》,规范审判行为,统一裁判标准。妥善审理合同纠纷、金融借贷等商事案件75,368件,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促进法治鹤城建设。全市法院依法审理行政诉讼案件1,543件,行政和解27件;累计受理土地征收和房屋征收案件2,062件次,依法确认行政行为,维护拆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省首家成立“安全生产法庭”,以“三审合一”的审判方式协助政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制定司法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中院先后制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稳定的三个《十条措施》;2016年中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全市发展法治环境的若干意见》,全市法院颁布司法服务措施40余项;累计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69件,依法维护我市知名商标品牌;依法受理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等破产重组案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二、坚持为民司法,着力破解“三难”问题。全市法院始终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执行难、信访难等突出问题,以新作为、新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解决诉讼难问题。全市法院全部建成标准化的诉讼服务中心,为诉讼群众提供无障碍、多功能、全方位的诉讼服务;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供线上服务1,539次。2015年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市法院进行立案登记12万余件。2016年中院被省法院命名为“全省法院首批诉讼服务示范单位”。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五年来共执结各类案件46,321件,执结标的额68亿元;构建33家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惩戒机制;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6,568件,督促2,200人自动履行义务,履行标的额5,000余万元;严厉打击拒执行为,全市法院对拒执犯罪宣判31件38人,拘留3388人;召开执行款集中兑现大会,向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款7000余万元。着力解决涉诉信访难问题。全市法院通过“网、视、信、电”四位一体方式,畅通涉诉信访渠道;通过“大调解中心”“多元化解室”“律师值班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18713件;五年来累计接待处理信访案件800余件,进入复查程序117件,依法确认无理访90件,依法纠错32件,维护信访人的合理诉求;以“四一二五”工作思路依法治访,“四化”工作模式等经验被最高院给予充分肯定并通报全国。中院2014年、2015年连续被省高院评为“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中院”。
三、坚持司法改革,推动审判事业创新发展。五年来,全市法院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审判职能有效发挥。落实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2014年正式实施《审判责任制实施办法》,2015年中院和三个基层法院作为我省首批改革试点单位率先推进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并陆续建立完善《专业法官会议规则》《院庭领导办案规定》等10余项配套制度;严格的责任制管理使全市法院审限内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案件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3%以上。全面完成员额制改革。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全市法院535名法官被遴选入额,普遍建立专业审判团队,实现扁平化管理;坚决落实合议庭责任制,取消院庭长审批权,真正做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坚决落实院长办案制度,仅2016年全市法院院长、副院长办案3,235件,人均办案36件。积极探索执行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责任制》,落实执行裁决权与实施权相分离的改革要求,组建执行裁决团队和执行警务大队,促进执行工作规范化。深入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五年来全市新增人民陪审员977人,陪审员总数是基层法官人数的3.1倍,共参与审理案件30,971件次,参审作用日益突出。
四、坚持司法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全市法院以“互联网+审判”为新载体,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加强“四大平台”建设,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级专网全面建成,视频提审、远程开庭、移动办公被广泛应用;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庭审活动,依法可以公开的全部上网公开,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参与度;2016年庭审录播585次,庭审直播94次,庭审视频观看量达到29万人次。加强“两微一网”建设,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市法院官方网站全部完成升级改版,点击率累计达到1.5亿次,官方微信微博粉丝30,249人,微信订阅用户8255人,微信微博累计发布司法信息64,426条。2014年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以来,召开新闻发布会41次。加强与代表委员联络沟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五年来,全市法院开展“双访双征”活动209次,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228次,主动向代表委员汇报工作150次,回复意见建议20件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案件庭审1314次,视察指导工作1500余人次。
五、坚持从严治院,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按照“五个过硬”和“三化”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严抓教育。以“法治、良知、尊荣、公信”为院训,培养干警“尚法求是,厚德致公”的法院精神;注重抓好干警的职业能力教育,依托法官学院等阵地,邀请最高院、省法院审判专家进行了42次集中教育培训,参训干警3000余人次。严格管理。将案件责任划分为错案、问题案件、瑕疵案件,通过评查486件重点案件,不同程度地追究了158起案件的审判责任,严肃了审判纪律;以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评比、书记员技能评比为载体,提升干警岗位技能水平;用制度管人,五年来共建立工作制度及开展专项活动102件次,针对审判作风、司法服务作风、机关工作纪律,中院共发出批评性通报52次。严肃查处。五年来,进行审务督察、司法巡查等专项检查42次,发现并整改纪律作风等方面问题135个,查处45件违纪违法案件,处理干警54人。从严的教育管理,使全市法院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庭”等44个省级以上先进集体和110名先进个人。
各位代表,在这五年的工作历程中,全市法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以当年不灭的初心,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比上个五年倍增的案件量;依法妥善审理了中纪委、省纪委移交、最高院指定的系列职务犯罪大要案,填补了全市审判史上的空白;以甘当“燃灯者”的勇气和精神,趟过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深水区,跨过了改革最为艰难的阶段;仅用两年时间,以代建制方式,完成了从一个没有尊严和法治形象的办公场所到现代化的审判综合楼的蜕变;坚决以法治方式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案访比由五年前的277:1提升至2870:1,在全省排名第一。五年中,我们实现了审判质效四连增,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先进中院”荣誉称号,跻身全省法院先进行列。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中院领导班子被市委评为“优秀班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的坚强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1400名干警,向各位的支持表示最为衷心的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全市法院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服务大局的意识还不够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待增强,司法服务的措施还有待健全完善。二是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五年来案件倍增,新型案件增多,案件难度增加,广大法官面临着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实际困难。三是改革配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革向纵深发展,需要细化配套机制,狠抓制度落实,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有的法官存在能力不适应问题。全面实行司法责任制,弱化了院庭长对审理者的监督管理,个别法官在审判能力、司法良知上的不足日益显现,给案件质量带来了潜在的隐患。五是违法违纪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个别干警司法作风不正,违反党纪政纪,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严重损坏了法院形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意见
今后五年,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中心工作,以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以“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案件质量和效率”为抓手,以服务发展、促进振兴为己任,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履行审判职能,为建设美好鹤城,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此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审判职能,主动服务大局。要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坚决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及职务犯罪案件;要妥善化解各类民商事矛盾纠纷,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要加大产权保障力度,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加大涉民生案件审理力度,维护百姓合法权益。
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全面落实司法改革各项任务措施,进一步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发挥法官在案件审理中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统一裁判标准,提升案件质量和效率。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特别是根据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要求,坚决问责追责,保证公正司法。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司法公开。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要加大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网上执行的应用,推进诉讼程序信息化,方便群众诉讼;要加强“两微一网四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拓展司法公开新渠道、新领域,切实保障公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倒逼法官司法能力提升。要通过深度的司法公开,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四、自觉接受监督,改进法院工作。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和周到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的联络沟通机制,通过邀请视察、参加会议、旁听庭审等方式听取意见。要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法院工作,树立法院良好形象。
五、坚持从严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警政治素质,切实做到政治坚定、忠诚可靠。要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为重点,以建立人才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用人选拔机制为抓手,培养法官的职业素养;要发挥好班子的表率作用,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责任”,用铁规禁令严管队伍;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各位代表,展望今后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法院干警有决心、有信心,出色完成法院各项工作任务,忠实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鹤城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词语解释
1.【三个一流】中院党组2013年确定全市法院长期发展目标为“打造一流的法官队伍、建设一流的审判机关、创造一流的审判业绩”。
2.【三个《问题解答》】针对群众和基层法院反映的土地承包、民间借贷两类案件执法标准不一,法律适用不一的问题,中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审理民事、商事案件问题解答150例》《关于审理土地承包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3.【三审合一】安全生产类案件的“三审合一”审判方式,主要是对辖区内危害生产安全、重大交通安全等刑事案件,职工工伤类劳动争议民事案件,及涉及安全生产各类行政案件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等三种类型案件,统一由安全生产法庭受理。
4.【三个《十条措施》】中院制定并实施的《保障大项目建设十条司法措施》《服务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十条司法措施》和《服务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十项措施》。
5.【“网、视、信、电”四位一体】两级法院信访工作的涉诉信访平台、视频接访、大法官信箱留言、12368热线这四位一体的外部信息化格局。
6.【“四一二五”工作思路】全市法院处理涉诉信访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法治化、信息化、公开化、多元化的四化模式为统领,抓住源头治理这一根本,突出京沈接访和属地稳控两条主线,下好有理、无理、移交、救助、打击五步棋。
7.【“四化”工作模式】全市法院在处理涉诉信访工作中探索推行了“解决问题法治化,接访工作信息化,处理过程公开化,矛盾化解多元化”的“四化”工作模式。
8.【三项“重点改革任务”】法官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9.【四大平台】全市法院在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开辟裁判文书、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庭审视频等四个公开平台。
10.【四级专网】人民法庭,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四级专网。
11.【两微一网】全市法院的官方微信、微博及官方网站。
12.【双访双征】全市法院通过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所在企业、部门,征求代表、委员及其所在企业、部门对人民法院进一步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法治环境的意见建议,为人民法院更好地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决策参考。
13.【“五个过硬”和“三化”要求】“五个过硬”是指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三化”是指政法干部要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14.【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5.【两个责任】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