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恰读书好时节。
去年在二手市场淘到一本梁实秋先生的杂文集《人间有味是清欢》,各种原因,至今没能拜读完毕。少年时以为书非借不能读,如今才明白,是心中躁动,令书卷典籍无处安放。
我想,能沉静下来读一本书的人,必定会钟情苏东坡的半阙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一盏清茶,几簇野菜,道尽本真。浓茶抗睡神,淡茶品人生,世间最有味道的,应是清淡的片刻欢愉。
梁实秋是国宝级散文家,头衔诸多,更是亚洲研究莎士比亚的第一权威。人间有味是清欢,他以此句著书,足见情怀旷达。
无独有偶,毁誉参半的当代知名学者于丹,在遭遇“北大被哄下台”事件后,也以此句著书。
殊途同归,台湾散文大家林清玄,执笔45年之际,出版了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在书中写道,清欢像愉快地吃一顿饭,像听雨听泉听音乐,读人读爱读闲书。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
清欢是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如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在落下的一根白发里,浮现一生最爱的面容。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是返璞归真;人世浮华归于黄土一抔,春风吹又生的是原上野草。江湖庙堂,只有清淡的欢愉,终究奉陪,慰藉我们的神魂。
于丹在随笔集中写到:人间有味是清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水深流,这看似深邃的天地万物,其实简约朴素,平凡安然。岁月的一朝一夕,一城一池,无不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中,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
梁实秋先生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没有任何关于书名的著述,仅用戏谑的笔触,如画般罗列了四季五味,杂陈了六欲七情,篇篇章章,无论写的如何热闹,也都浸润着清淡的欢愉。
书以《雅舍》代序,是作者初入四川,身居陋室所作,文中写到: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我们对人生三味之体悟,本无对错,不分高下。温柔婉约如林清玄,隐含儒学气韵如于丹,我却最爱梁实秋先生插科打诨式的“无招胜有招”。
雅舍褴褛如同生活,生活给予我们的,我们都承受,人间清欢不过是最简单,也是最挚诚。
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循本溯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人间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