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庆同志,男,汉族,1959年12月生(57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正科级,一级法官,1983年进入法院工作,生前任依安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三庭庭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2017年10月24日,依安县法院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当天,因长期劳累过度,刘亚庆同志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同事的怀中,牺牲在他挚爱的审判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战友和同志。
一、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是保障大局的践行者
刘亚庆同志从事司法审判工作35年来,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比热爱,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忠实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先后办理了5000余起案件,无一错案和上访缠诉,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追求、热爱的司法审判事业,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坚守在司法审判工作第一线,站在工作的最前沿,哪里任务最艰巨,他就出现在哪里。几十年来,他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从没因为家庭琐事请过事假,也从来没休过干部假。每天他都早早就到班上,最晚一个离岗,中午也很少休息,他把法院当成家,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在临去逝的前一天,他还和一起筹建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的干警讨论今后中心的工作方向。他的同事们评价说:“亚庆把司法审判事业当成了自己的全部”。
2004年的糖厂破产案,是全县第一起涉及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案件。该厂始建于1983年,1986年建成投产,年纳税额均300万元左右,是县级财政支柱企业。但由于该厂历史包袱重,债务额度大,潜亏因素多,加之生产原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达不到盈亏平衡点,造成企业连年亏损,且亏损额居高不下。在当时,该案在全市的影响都很大。面对这件棘手的案件,刘庭长在巨大的压力下,兼顾家庭和工作,分出时间精力协调案件的办理。在他的协调下,相关部门配合法院完成清算企业资产7600余万元,清算债务3亿元,妥善安置了1104名职工,并顺利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一起十分棘手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好评。
2014年,依安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因拖欠粮款被诉至法院,原告方农户人数众多,此案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必然会给依安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企业负责人据理力争,让在场进行调解工作的法官倍感压力。了解情况后,他亲自主持了调解:“这位老总,你创业以前是干什么的?”谦和的提问打破了僵局。“白手起家,以前是种地的。”“如果你在田里弯腰辛苦一年没挣到钱,是什么感受?”企业负责人沉思片刻。这片刻的停顿,让他看到了案件调解的希望,“关于粮食质量的约定本就十分苛刻,如果让这些农户血本无归,以后谁还会卖粮给你?失去依安县这个优质粮食产地,而到周边市县去收粮,会加大你的成本。不如跟农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拉上他们一起干,搞规模种植。规模大了,再有技术支持,粮食品质肯定能保证。”企业负责人接受了他的建议,与农户达成调解协议后支付了粮款,一起棘手的案件就这样被化解。结案后,他向县农业部门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精准扶持》的司法建议被采纳,民三庭成为种粮合作社义务法律顾问。多年来,他带领全庭干警妥善处理了几万起民商事纠纷案件,涉案金额达到几十亿元,无一起案件当事人到省进京上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心装百姓、甘于奉献,是司法为民的服务者
在基层法院,很多案件当事人往往将怨气指向法官,而刘亚庆同志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群众诉求,保持理性的沟通方式。他总是认真聆听当事人的倾诉,潜心研究当事人的心理,对每一个当事人都做到心中有数,工作耐心、及时、有效;对每一起案件,他总是身先士卒,果断处理,先后制止当事人多次过激行为。
一次在法院门口,一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听见有人叫刘亚庆庭长,就上前一把抱住他的腿,坐到地上就让刘亚庆同志给他“做主”。法警和保安赶忙上前劝阻,他却陪着当事人一起坐在地上,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帮助当事人一件一件整理证据材料。虽然此案不属于他所在庭室审理的案件类型,但他依然耐心的陪同当事人到立案窗口立案。他心中时刻记着群众利益,总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每次在办公室接到约见当事人的电话,他总是一路小跑到约谈室,觉得让群众等久了自己挺不好意思。有时为能及时化解纠纷,他经常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驱车百里到当事人处所进行调解,到了饭点儿就随便吃一口,从没有叫过苦叫过累。很多当事人被他这种执法办案工作中的“工匠精神”感动,不但解决了案件纠纷,而且化解了心理隔阂。
就在他去世前是几天,法官助理找到他说:“庭长,昨天开庭的案子现在可以下判决了。”“先不急,一会我们找当事人再试一试。”刘亚庆同志觉得这起合同案件的两个当事人年轻气盛,在法庭上互不相让,轻易下判效果肯定不好。因此他再次找到双方当事人:“我知道你们的生意都刚起步,很不容易。经济往来间有几笔烂账很正常,以后你们的事业要发展,赢了官司,失去了合作伙伴得不偿失。”在他的劝解下,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庭里年轻同志问他:“庭长,案子都已经判决结案了,为啥还要大老远跑去调解,多费事。”他说:“咱们的案子是结了,可当事人的纠纷却没解决,这不是我们办案的目的。以后处理问题,你们要多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
2013年冬天,因供热管线故障发生物业纠纷,涉及居民、商户160余户。“刘庭长,这大冷的天让我们怎么过呀?”“刘庭长,我这商店里的货物都让暖气水泡坏了。”“刘庭长,我家可是新婚刚买的家具啊”。众多原告将亚庆同志围在当间,你一言我一语。他心里清楚,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这160余户群众的“官司”,而是应尽快维修供热线路,尽快恢复供暖。而维修管道,必然会影响群众收集证据,提出赔偿请求,事情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马上提存证据,尽快恢复供暖。”于是,他带着书记员和鉴定人员,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大冷天,逐户上单元楼,挨家挨户商户走访,两天就完成证据提存,第三天下午就恢复了供暖。
三、恪尽职守、业务精湛、是社会矛盾的化解者
刘亚庆是同事公认的“业务通”。在他担任庭长的15年里,始终是勤勉敬业、任劳任怨。他对业务的刻苦钻研、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展现了一名法官忠于职守的理想和信念。他十分注重调解结案,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日常社会思维结合的方法化解矛盾。他所办的案件调撤率达到60%以上,连续多年无发回改判案件,实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6年,他审理一起当地马铃薯种植企业与外地淀粉生产企业的合同纠纷案件,案件虽然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但两家企业负责人纠缠于企业利益,态度坚决,互不相让,经过多次开庭调解也没能达成调解协议,很多同志都觉得此案调解无望,法官助理甚至已经草拟了判决书。而他凭着多年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经验,认定双方企业在经营上相互依赖,发展前景都很好,判决结案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为此,他专程远赴外地企业,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两家企业负责人被他的真诚感动,达成协议调解结案。“为了群众不累诉,宁愿自己多跑路”,一些本可依法判决结案的案件,他为双方当事人利益着想,付出大量的精力进行调解。他办案调解水平高超,是全院公认的案件调解专家。
2012年,他审理一起房屋产权纠纷案件,因开发商将一商服楼“一房两卖”而产生纠纷,实际付款人将房屋占有人和开发商一并诉至法院,三方矛盾十分尖锐,各不让步。此间,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各方当事人均扬言进京上访,让案件变得更为复杂棘手。为妥善处理此案,他带领全庭审判人员轮番上阵,动员身边与案件当事人相识的亲朋好友,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工作。最终该案以房屋占有人接受开发商退款,并向实际付款人长期租赁,房屋产权为实际付款人的调解方案结案。他曾对年轻审判员说,作为法官,如果只死板的研究法条,而不去研究案件背后的人和事,分析当事人的心理和诉求,所办理的案件就不会有好效果。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感受,这样的司法作风为他赢得了认可。
有的干警向他请教:“您调解水平那么高,您教教我们,把窍门告诉大家。”他总是笑呵呵的说:“我哪有啥窍门呀,也就是跟当事人套近乎。岁数大的当事人就问他兄弟姐妹是谁,岁数小的就问父母是谁。我这么大岁数,在一个小县城,总能有认识的。套上关系就好劝了,找父母,找长辈,找朋友,只要有一条路能走通,就能把案子调下来。”
四、不畏艰辛、勇挑重担,是司法改革的落实者
2017年,已经严重超负荷工作的刘亚庆同志,又兼任了院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他为中心筹建工作奔走操劳,承担起“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的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新型审判运行模式。
兼任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后,刘亚庆同志为中心筹建工作奔走操劳,承担起“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的改革重任,积极探索新型审判运行模式。因该中心为全市法院首批建成,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为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三位一体”审判模式改革,尽快制定出中心运行配套工作制度,57岁的刘亚庆同志开始学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面对屏幕,他戴上花镜,调大字体,年轻同志手里轻巧的鼠标键盘,在亚庆庭长那里显得格外笨拙,在别人看来简单的操作,却急的他满头大汗。同志们上手帮助他,他总是说:“你们都有案子,哪有时间帮我呀”。后来,他自己做了一本小册子,画上了电脑桌面,用箭头标出一步步操作,一到休息时间就向年轻同志请教。开始大家都以为他这么忙,学习电脑的热情不会坚持太久,可当大家看到他在网页上打字搜索的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他获取知识的迫切。为了能将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得更完善,他翻阅了大量卷宗材料,经常研究到深夜。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常常劝他休息:“亚庆呀,你快退休了,还以为自己年轻呢?”“我跟党组保证过,中心运行之后,每年60%的案件在这里解决,我要说道做到。你支持我一辈子了,再支持我一回吧。”就是在这样的韧劲下,他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资料,主持制定出了《依安县人民法院繁简分流、快审速裁、诉调衔接及财产保全程序操作规则(试行)》。该《规则》结合依安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对中心受案范围,“繁案”“简案”的界定,进行了科学的规定和划分,理清了诉调衔接的办案流程,为日后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0月24日上午,依安县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揭牌仪式当天,刘亚庆同志向市县领导和来宾详细介绍了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后,他向相关领导、业内同事详细讲解了《规则》的具体操作和办案流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该《规则》结合依安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对中心受案范围,“繁案”“简案”的界定,进行了科学的规定和划分,理清了诉调衔接的办案流程,为今后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他干工作事无巨细,总是亲力亲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为全庭干警订卷。卡号器的声音就像一个永不疲倦的心脏在跳动。“庭长,订卷卡号这种杂活,还是让我们书记员来干吧。”“你们去忙吧,有时间的话多复习一会司法考试,我装订卷宗,案件内容可以再捋一遍,免得出错。”无论工作有多忙,他都坚持亲自订卷,这一订就订了十五年。就在中心揭牌仪式结束后,已经极度疲劳的他,简单吃点午餐又回到办公室继续订卷。正在订卷的他,突感身体不适,大叫一声,旁边办公室的同志听到声音后赶紧跑过来,搀扶他去医院。刚走到电梯旁,他就倒在了同事的怀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还不知道他已经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因为工作忙,院里组织的体检,他都没能去。
几十年来,他养成了使用台历记录和安排工作的习惯。一本台历365页,记录下了他365天,承载着一名法官的忙碌的日程。书记员在电话里问:“庭长,您什么时候出差回来?当事人赵某问哪天开庭?”“下周,具体时间翻我的台历。”“庭长,证人孙某的联系方式找不到了。”“查台历,往前翻。”这本台历,一页页,一行行,满满的写着开庭排期、当事人的联系方式、办案思路的支言片语。在他离世后,同志们整理他的遗物,桌面上的这本台历和他的主人永远定格在了2017年10月24日。然而,大家接着翻看下去:“10月25日,安排两个调解案件送达文书;10月26日,上午查封房产,下午开庭……11月18日,上午约见当事人,下午开庭,晚上加班写判决……12月12日,今天就58岁了,不加班了,答应陪老伴吃火锅,千万别忘记……”一本普通的台历,仿佛他的生命,因写下法官的辛劳而变得厚重,因承载法官的责任而变得宝贵,因充满着对工作和生活的深深眷恋而永远鲜活。如今,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已经正式运行开展工作,案件繁简分流初见成效,遗憾的是,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刘亚庆同志却没能看到。
五、严以律己、孝善持家,是廉洁奉公的示范者
刘亚庆同志坚持以德修身、严以律己、孝善持家,是领导心中忠诚可靠的好助手,是同事心中团结共事的好战友,是干警心中可亲可敬的好领导,是老人心中百般孝顺的好儿子,是爱人心中相濡以沫的好丈夫,是群众心中敬业奉献的好公仆。
他心中有爱,待人真诚,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孝敬老人。他90多岁的母亲身体不好,由于工作太忙,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去服侍老人,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看望母亲。他关爱干警,经常找干警谈心,嘘寒问暖。多年来,无论庭里干警中午开庭到几点,只要他不出差,就一直等干警开庭结束后一起就餐。因庭里女同志多,无论开庭多晚他都用自己的车,负责把每个干警送到家。干警有事,他伸出援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年院里开展评选表彰他都将名额让给年轻的同志,去年按照办案数量和质效他应该当选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可他坚决要求院党组将这一荣誉给了其他同志。妻子癌症住院手术时,他也只是晚上去护理,白天照常工作。中午赶回去送饭,下午准时到岗。他把每位当事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还尽可能的照顾有困难的当事人,经常为有困难的当事人买饭、垫付车票钱。有时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耐心细致做好劝导、解释工作。有人问过他,“你当法官忙忙碌碌一辈子,没吃过好的,买穿过好的,你图啥?”他说:啥也不图,能当个法官就挺好。
刘亚庆同志有着较强的党性修养,从不攀比物质,从不计较待遇,生活节俭,勤劳朴素,甚至平时都很少穿皮鞋,他去世那天穿的皮鞋,还是为参加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牌仪式准备的。法官员额改革后,他涨了工资,可是依然保持朴素的生活。支部配发党徽后,他第一个戴在胸前,那件制服他一直穿到病逝。
一些当事人觉得在家门口打官司“心里有底”,想找他通融通融,有的想方设法拉关系,有的搬出领导施压,有的想以金钱开道,但他一概回绝,明确告知当事人,如果你真有理,我们一定依法予以办理;如果没理,不管你想啥招,在我这儿都没用!作为基层法院一名民商事审判工作的专家,他审理的案件基本上都是标的比较大的经济纠纷案件,他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35年,零违纪、零投诉。
“等退休了我就带你去旅游,走遍咱们国家看一看”,这是他对身患癌症的老伴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法官,他无愧于胸前的法徽,无愧于办理的案件,无愧于当事人。可是作为丈夫,他觉得自己深深亏欠着自己的妻子。“亚庆啊,别加班了,咱们也像别的老两口那样,晚饭后出去溜溜弯吧。”“改天吧,案件材料我还没看完呢,明天怎么开庭呀”,老伴叹着气。他能做的仅仅是每天早早起床,做好早餐,一天的忙碌之后披星戴月回家,送上一脸的歉意。在大连生活的儿子惦记着他们:“爸,你孙女说想你了,你们啥时候来大连住几天?”“等我办完手头这件案子就去。”“爸,你手头啥时候能没有案子?”
“老伴,等我退休了,不再办案子了,我一定……”“我理解,你是个法官,你的工作不是你自己的事,你的工作都是大事,我等你……”妻子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亚庆庭长放开手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年又一年。
刘亚庆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公正司法、服务群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是我省法院干警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用行动践行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价值追求,是人民法官的先进代表和新时代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