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齐市的老百姓,一年四季最难熬的是啥时候?答案百分百是冬天。“数九寒天冷,地冻三尺寒”,在北方名城齐齐哈尔,零下三十几度乃寻常之事。在这里,取暖问题始终是萦绕在齐市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也正因“暖屋子工程”涉及民生,这方面的矛盾纠纷也不断产生。最近,铁锋法院王昆、刘艳两位法官及法官助理董朔、书记员王莉“一腔热血暖寒冬、以案释法化纠纷”,成功化解了热力公司与众多百姓的涉供热纠纷。
某热力公司因辖区内几十户供热户拒交取暖费,甚至有的人连续多年不交取暖费用,经多次催缴、协商,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将拖欠热费者诉至铁锋区法院。王昆、刘艳、董朔、王莉虽为民事审判顶梁柱级的“干将”,面对这十多起案件,也有些犯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这些被告拒绝缴纳热费?详细了解案情后,发现案情并不复杂,被告确实拖欠了应当缴纳的热费,但很多被告认为:“热,是商品,热力公司供热未能达到供热合同约定的标准,就应当拒绝缴纳热费。”法官们与热力公司负责人多次沟通、协商,详细了解这十几户被告所居住的几个小区的供热情况,然后才开始着手寻找解决案件的途径。
当法官制定出破解矛盾纠纷的方案后,可案子却因为无法联系上众多被告而陷入困境。王昆等法官决定,在工作时间无法找到被告,咱就下班之后找,被告不能因为欠热费而不在家睡觉吧?这决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真真考验人的毅力。十一月中旬,连续七个夜晚,王昆、刘艳、董朔、王莉,成了标准的“夜猫子”。他们每天晚上九点多开始深入当事人居住的小区逐家逐户进行“地毯式”找寻被告。由于这些被告居住的小区都属于老旧小区,原告提供的多个被告住址都不准确,四名“铁法人”在凛凛寒风中、茫茫夜色下排查每一幢楼房,工作量极大。寒夜里,千家万户暖屋子透出的灯火与他们单薄的身影很不协调,但这四名法院干警为了尽快解决企业与群众的纷争,默默无语的寻、无怨无悔的找,没有一人叫苦叫累,甚至没有一丝抱怨不满的情绪。他们当中,三人孩子年幼,舍自家顾天下,他们挨家找、逐个谈,有啥理由让当事人讲到明处,每天回到家中,几乎都是凌晨一、两点钟了。法官耐心疏导、释法析理、反复交换意见、权衡利弊,感动了每一名被告,他们或立即拿出钱来将拖欠的热费交给法官,或承诺天亮之后就到热力公司补交拖欠的热费。王昆、刘艳等法官针对有的被告家中连年室温较低的情况去做热力公司的工作,原告某热力公司根据法官的建议对部分被告拖欠的热费实施了减免,使这十几起案件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一场涉民生的矛盾纠纷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几十户百姓,十几起案件,冰冻几载的“恩怨”,就这样用法官一点一滴的心血慢慢融化、消解。司法公正,司法为民,铁锋区法院干警再一次践行了这一庄严的承诺。
温暖,是熊熊燃着的炉子;温暖,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温暖,是数九寒天的大衣;温暖,是声调柔和的话语。一周后,热力公司负责人专程到铁锋区法院送来感谢信,他说:“作为一家供热企业,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是我们的本分,但我们也有‘受伤’的时候,请求法院为企业‘做主’,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而铁锋法院的法官、干警没有让我们最后的希望落空,他们用真诚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他们的心是暖的,血是热的,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我感谢他们,有这样尽职尽责的法官我们心里踏实!”
据刘艳法官介绍,近年来,涉及供热纠纷的民事诉讼居高不下。作为法官,处理此类案件,一方面,要减少供暖纠纷,必须积极进行社区普法工作。另一方面,要从根源上化解纠纷,努力实现双方共赢,使得人民群众在纠纷化解的质量、效率、效果三个层面上都感受到调解的成效,形成供热部门积极履责和业主积极交费的良好局面。
公正裁判、案结事了是铁锋区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是法官们的工作原则,法官通过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从法、理、情多角度引导当事人互通互融,促使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充分彰显着司法的人文关怀,使刚性的法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法官智慧和人格的体现,更是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