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官园地

《沉浮与枯荣》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12-27 08:37:26


   《沉浮与枯荣》是由江平口述,陈夏红整理,由法律出版社于2010年正式出版。 作者江平是我国著名法学家,1930年 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本书以江平的一生经历和中国的司法进程为主线,讲述了作为中国法治见证者和推动者的江平先生在其八十年人生中的坎坷经历,通过江平先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亲身经历的回忆和中国法治的不断探索与思考,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法治历程。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原则性、独立性、批判性。在2010年高票当选为"年度推荐"好书。

   本书讲述的既是江平先生做为法学家的一生,也记录了中国法治进程发展的八十年。书中讲述了江平先生少年求学的经历、文革中遭遇的种种迫害和平反后参与制定《民法通则》、《合同法》等重要法律的过程。其中让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江平先生在文革后参与立法的经历。在那个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对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各个领域展开,法律界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守旧思想的束缚。同时,我国又急需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改革开发的顺利进行。在这种背景下,江平先生参与制定了《民法通则》《合同法》《三资企业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规范。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立法进程的艰辛不易。书中有关江平先生的法治观、政治观均有详细和深刻的的表述,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作者一生和其经历的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正如其词中所写“翻云覆雨人间事,过耳过目无穷。谁主沉浮与枯荣?欲平心中愤,唯唱大江东!”

责任编辑:林德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