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军前辈,听了您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了解了您的基本情况后,我想,作为行事低调而又乐观向上的您,大概是不想以这种方式让后辈认识并且铭记的。您本该继续完成您的第20本日记,继续审理已经排期开庭的案件,继续帮助乡亲答疑解惑,继续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你我素未谋面,却又感觉无比熟悉,因为,在我身边就有无数个您,您的故事在我身边也正在发生着,我为能够和像您这样的人一起工作而感到欣慰,那么,作为工作在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青年人,我该向您学些什么呢?
一、专业:“法官不办案那还有什么价值”
你曾这样说,也曾这样做。在被誉为“法学黄埔”的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您一直热衷于钻研民事审判前沿业务,作为“高龄”法官,您并没有论资排辈的想法,面对法官员额考试,您积极准备,并最终以民事专业全院第四名成绩过关。办理案件时,您并不以标的额的大小分先后,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审判实务中“胜败皆服”的理想状态在你这里得到了实现。一心干事,一身干净。
二、担当:“不管找谁,法律底线不能突破,要坚持原则。大家只管依法办案,有什么压力我来顶着”
根据业务分工,您所在的庭室主要负责审理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合同纠纷案件,这类案件一般都较为复杂、繁琐,您是全庭的年均个人结案数最多的法官,但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您却婉拒了“优秀”的表彰,并说应该把它让给更需要的年轻人,鼓励他们更好的工作。您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法官的公正谦抑品格。
三、敬业:13个电话交接工作,镇定且坦然。
几年来,您的同事并不知道你的病情已经如此严重,低调顽强是您的性格,在五年间每日4次透析的情况下,仍然泰然自若,按时上下班,看材料、查卷宗、调案件,有时还会加班,平凡的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看似跟别人没什么两样地勤勉工作,而背后却默默地与病魔做着抗争。在您决定做手术后,打电话安排工作,事无巨细,妥妥当当,只说了是休息一段时间,可之后却再也没回来。
四、健康:审判台上的法槌,想念那个明察秋毫的你。
很惭愧,这是后辈听闻如您一样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第一反应,可能有点显得不合时宜,却是最真切的感受。从邹碧华、翟树全、金桂兰……到最近的袁博和您,都倒在了挚爱的审判工作岗位上。最高院强烈呼吁关爱法官身体健康,还有些调皮的公众号甚至建议将法官健康状况纳入法院考核指标,口号喊得好,但这一切还是要看落实,更要靠法官自觉自省。“单位的草,家里的天”,每逢见到又有同仁去世的消息,网络评论的置顶都是这句话,所以,健康是1,其他是0,这样的常识,我想不该再被忘记或忽略。关注健康,关注家人,作为基层司法人员,勤勉有为自是责无旁贷,更要带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不平凡的事业。就像一首歌里唱到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向前辈敬礼,法治路上,我们正在前行……